晋祠介绍:
位于太原西南悬瓮山脚下的晋祠,宛如一部展开的古籍,静静讲述着悠远的历史。这座为纪念唐叔虞而建的祠庙,最早可追溯至西周初年,历经北魏扩建、北宋重修,一木一梁间凝聚了四十多个朝代的印记。步入其中,圣母殿前八根盘龙柱尤为引人注目,每条蟠龙栩栩如生,龙须分明,鳞爪清晰可见。这些北宋时期的木构建筑,未用一枚铁钉,全凭榫卯衔接,千年之间七次大地震也未能撼动其根基。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殿内四十三尊宋代彩塑侍女像,姿态各异,或捧印执巾,或低眉含思,神情细腻入微,仿佛黏土被赋予了生命与呼吸。再看那株倾斜生长的周柏,躯干与地面呈五十四度角,树皮斑驳中透露出三千年的沧桑。这棵西周时期栽植的侧柏,枝干虬曲如苍龙探首,直指圣母殿的屋脊,主干断裂处明代以石柱支撑,成就了一幅自然与人工巧妙融合的奇景。难老泉自山岩缝隙中汩汩涌出,水流昼夜不息,在石渠中叮咚作响,宛如编磬轻奏。明代修建的分水石塘至今仍在发挥灌溉功能,滋养着周边田地。贞观宝翰亭中立有《晋祠之铭并序》碑刻,李世民亲笔所书的飞白体遒劲有力,碑阴密布的题名中,隐藏着欧阳询、褚遂良等十八位唐代书法名家的手迹。这些镌刻在青石上的墨韵,将盛唐的文化气息延续至今。如今,仍有老匠人在晋祠旁的工坊中,手持墨斗与鲁班尺,默默传承着古建技艺的灵魂。当夕阳为献殿的琉璃瓦披上金辉,檐角惊雀铃随风轻响,那些被时光打磨得温润的木质构件,仍在低声诉说着千百年来的营造智慧。晋祠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建议安排整整一天的时间细细游览,方能领略其全部风采。----本站用户发表于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