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门票团购

门票种类 原价 团购价 折扣 为您节省 网上订票
联票(目前十三陵开放的有定陵、长陵、昭陵、神路)135元110元8.1折25元

网络代购

定陵65元58元8.9折7元

网络代购

长陵50元45元9折5元

网络代购

昭陵35元30元8.6折5元

网络代购

神路35元30元8.6折5元

网络代购

110

原价折扣节省金额
135元8.1折25元

2073289人已浏览

十三陵门票团购

8.1

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墓群,陵域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巍巍的燕山山脉自西北逶迤而来,在陵域周围形成天然屏障。环山之内,是洪水冲刷形成的小盆地,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汇曲折东去。绿树浓荫之中,一座座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辉煌,坐落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其中,成祖陵--位于北面正中位置,余陵分列左右,整体布局庄严和谐,宾主分明,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显得格外肃穆幽雅。十三陵建筑具有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和保存较为完整的特点,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明十三陵,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京的大地上,昔日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陵寝,今日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明十三陵目前正式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四个:定陵、长陵、昭陵、神道。
【神道】
神道,是整个陵寝的前导部分,原来是专门为长陵修建的,后来各个陵的神道都由此而分出,因此又有总神道之称。整个神道以石牌坊为起点,经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到长陵,全长约7公里,整个神道的精华部分,从碑楼到龙凤门,全长约800米,神道石像生造型生动,雕工精细,堪称古代“石雕艺术博物馆”。
【明长陵】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明定陵】
明定陵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开工,历时6年方完成,耗银八百万两。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它的地面建筑共占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
【明昭陵】
昭陵,始建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埋葬着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垕和他的三位皇后。1987年4月,十三陵特区正式动工开始对昭陵进行全面修复。昭陵是近年按照明朝旧址全面复原的陵园,该陵松柏参天,殿宇辉煌,气势恢宏,是十三陵中地面建筑修复最为完整的一座陵寝。
【明永陵】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在古代,陵园规模的大小,取决于陵园殿庑、明楼及宝城规则。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永陵宝城直径为81丈,裬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裬恩门面阔五间则与长陵相等,其后仅定陵与之同制。另外,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壮大,甃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帝陵图说》曾记载这座外罗城的由来:“永陵既成,壮丽已极,为七陵所未有。帝登阳翠岭顾工部曰:‘朕陵如是止乎?'部臣仓皇对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于是周遭甃砌,垣石坚厚,壮大完固。虽孝陵所未尝有,其后定陵效之。”当然,这段文字系出自传闻。因为按《明世宗实录》卷一八七的记载,当时夏言等人拟定的永陵陵寝制度,是按照世宗的旨意,把皇妃从葬之式与陵园制度一体考虑的。更确切的说,世宗皇帝是想把自己的妃子们也葬在自己的陵园内(虽然不是一个玄宫内),于是,夏言等人设计了外罗城,以便将皇妃们埋葬于外罗城之内,其布葬的位置则拟在"宝山城之外,明楼之前",亦即明楼前左右宫墙之外,左右相向,依次而袝。后来,世宗的皇妃们的墓窒虽然没有按原议定的方案,修在外罗城内,但外罗城则按原定计划修建了。永陵的砖石结构的明楼,造型新颖的圣号碑,别具一格的宝城城台设计,以及宝城墙花斑石垒砌的城垛,裬恩殿、裬恩门“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没有的,这些作法后来为定陵所效法。由于永陵用料考究,规制宏阔,明隆庆《昌平州志》称其“重门严邃,殿宇宏深,楼城巍峨,松柏苍翠,宛若仙宫。其规制一准于长陵,而伟丽精巧实有过之”。永陵的建成,耗费了大量国库银两。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当时参加营建永陵的三大营官军有4万人,再加上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陵区内新行宫和圣迹亭的兴工,以及皇宫内外工程,每月费银不下30万两。但当时工部库贮之银仅有百万两,修陵经费十分困难。为此,世宗只得采纳大臣们的意见,用广纳事例银的办法,以济陵工。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朝廷修葺十三陵时,永陵也得到了修整。当时永陵的裬恩门和裬恩殿虽然“头停椽望尽属破坏,柁、檩、枋、垫亦有糟朽”,但由于初建时用材宏壮、施工精细,其大木构架尚无大损。负责修陵的大臣金简(工部尚书)、曹文埴(户部侍郎)等人本应建议按原制修缮,可是,鉴于十三陵修缮范围较大,至乾隆年间楠木已经“采伐殆尽”,若“仍照旧式修整,则长陵、永陵两处购求大木更难办理”的情况,经过商议,提出了这样一个拆大改小的建议:“拟将永陵享殿等处拆卸,一切柱木大件先尽长陵均匀配用。其永陵宫门、享殿,再将拆下两庑各座木料配搭,按照各陵规制建造享殿五间、宫门三间。”他们认为,"如此转移筹办,不独长陵规模可仍其旧,轮奂维新,即永陵殿宇亦得与诸陵一律缮治整齐,观瞻并皆宏敞"。这个建议在今天看来是不符合文物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的,但在当时,也只能采取这一方式,因为乾隆皇帝下令修缮十三陵,目的在于怀柔汉满两族关系,以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其政治目的是居于首位的。只要政治目的达到,陵园是否符合原制并不重要。而按照这一建议实施,则会压低修陵的经费。所以,金简等人的奏折呈到宫廷内,乾隆皇帝很快就准奏了。永陵的裬恩门、裬恩殿因此全部被缩小规制建造:裬恩殿由面阔七间(通阔50.65米)、进深五间(通深27.72米)。缩为面阔五间(通阔25.91米)、进深三间(通深14.4米),殿顶由重檐式改建为单檐歇山式。裬恩门,由面阔五间(通阔26.26米)、进深二间(通深11.26米),缩为面阔三间(通阔12.3米)、进深三间(通深8.7米),单檐歇山顶的形制未变。民国年间,乾隆时期改建的裬恩殿、裬恩门相继塌毁。至今台基上还完整地保留着改建后门、殿的柱础石。明代门、殿的柱础石保留不多,但可以看出其体量明显大于改建后的柱础石。其中,裬恩殿现存明代重檐金柱柱础石鼓镜部分直径达1.2米,比长陵的仅少2厘米。可以想象明朝时永陵裬恩殿的楠木柱也是十分粗壮的。
【明裕陵】
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陵园从营建到完成,仅用了近四个月的时间。裕陵的建筑曾于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缮,情况同献陵。民国年间,祾恩殿在战乱中被拆毁,祾恩门则于民国六年(1917年)被焚。现该陵殿门均成遗址,其余建筑保存尚好。
【明献陵】
明献陵,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寝。献陵的陵寝制度确实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没有单独设置石像生、碑亭(现存碑亭为嘉靖年间增建)等建筑。陵宫建筑与长陵比较,同样非常俭朴。其朝向为南偏西20?,占地仅4.2万平方米左右。其陵殿、两庑配殿、神厨均各为5间,而且都是单檐建筑。门楼(祾恩门)则仅为3间。方城、明楼不仅不像长陵那样高大,而且城下券门改为更简单的直通前后的形式。照壁则因之不设于券洞内而设于方城之后,墓冢之前。上登明楼的礓石察量路则改为设于宝城之内的方城左右两侧。由于献陵陵制不追求奢华,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时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说,它为此后的明陵建筑树立了楷模。
【明庆陵】
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庆陵始建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七月二十九日地下玄宫合龙门,历时四个月,耗帑银150万两。到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地面建筑完工,共用时六年,占地约2.76万平方米。其陵园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单空石桥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一座,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前面有两进方院,彼此不相连接,在两进院落之间有神道相连,并于第一进院落后建单空石桥三座。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内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两柱牌楼门及石供案,案上摆放石质香炉一,烛台、花瓶各二。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在宝城入口处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明楼,楼内竖碑,上刻“大明”“光宗贞皇帝之陵”。明楼后为宝顶。陵宫外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宰牲亭、神厨、神库、祠祭署、神宫监、朝房、果园、榛厂、神马房等。庆陵的排水系统独具特色。对于宝城两侧山壑间的流水,其他各陵都是用明沟排水的方式从陵前绕道排出。而庆陵则是在明楼前修建了一个平面为“T”形的地下排水涵洞。宝城两侧的水流从左右宫墙下的地下涵洞流入,在明楼前的地下汇合后向前排出,从地下躲过环抱于前的龙砂,然后注入砂前的排水明沟,经祾恩殿后的三座石桥,从前院的右侧绕过陵前注入河槽。据清乾隆年间工部尚书金简、户部侍郎曹文植、礼部尚书德宝上疏:庆陵的明楼、享殿、宫门,“头停瓦片、檩、枋脱落,椽望柱木倾欹”。于是,在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间,清廷下令修葺。修葺时,将陵前神功圣德碑亭拆去墙垣,只留石碑,并于碑外四隅补修齐胸高的宇墙。祾恩殿、祾恩门均缩小规制复建。拆除了左、右配殿。封塞了宝城的方城券洞,并在城台右掖增构礓礤路直达城台之上。明楼由木质梁架结构改为石券顶结构。此后,因年久失修,庆陵陵园建筑残毁严重。
【明茂陵】
明茂陵位于天寿山麓聚宝山下,是明代第八位皇帝宪宗朱见深和皇后孝贞王氏、孝穆纪氏、孝惠邵氏的合葬陵墓。茂陵建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九月,陵址由礼部右侍郎倪岳及钦天监监正李华等人卜定。内官监太监黄顺、御马监太监李良、太傅兼太子太师保国公朱永、工部左侍郎陈政奉命提督军士工匠营造。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四月竣工,历时七个多月时间。占地约2.56万平方米。茂陵陵寝制度基本仿裕陵建造,陵宫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形状。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院内建祾恩殿、左右配殿及神帛炉。第二进院落以三座琉璃花门为前门,内建棂星门及石供案等。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明楼及墓冢。其中,宝城内琉璃照壁后面设有左右两个方向的踏跺,可上登宝山,与其他各陵不同。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载,顺治、康熙年间茂陵的情况是:“十二陵惟茂陵独完,他陵或仅存御榻,茂陵则簨虡之属犹有存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茂陵曾得到修缮。民国年间,陵园建筑又遭毁坏。
【明康陵】
康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区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康陵建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四月。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六月,陵园建成。占地2.7万平方米。陵寝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五空桥、三空桥各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一座,亭内竖碑,无字。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前面有两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院内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间。神帛炉两座。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两柱牌楼门及石供案,案上摆放石质香炉一,烛台、花瓶各二。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在宝城入口处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重檐歇山式明楼。楼内竖圣号碑,上刻“大明”“武宗毅皇帝之陵”。明楼后宝城内从排水沟里侧开始向中心部位起冢,冢形呈自然隆起状。冢前及稍前两侧分别砌有高不及胸的冢墙,墙前正对宝城瓮道处建琉璃照壁一座。陵宫外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宰牲亭、神厨、神库、祠祭署、神宫监、朝房、果园、榛厂、神马房等。据《帝陵图说》记载:清康熙年间,康陵明楼已是“烈焰所余,断瓦颓垣、瓮门四辟之半壁而已……瓦砾中树残碑”。左右配殿“栋宇坼陊”,神帛炉全部倒塌。到了乾隆年间更是残破不堪。于是在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间,清廷下令修葺。修葺时,将陵前神功圣德碑亭拆去墙垣,只留石碑,并于碑外四隅补修齐胸高的宇墙。祾恩门缩小间量重建。拆除了左、右配殿。改变了三座门制度。封塞了宝城的方城券洞,并在城台右掖增构了礓礤路直达城台之上。明楼缩小重建为石券顶结构。民国年间,陵园建筑又遭毁坏。
【明景陵】
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景陵的营建始自宣宗去世之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随即派人赴天寿山陵区卜地。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一日,陵寝营建正式动工。太监沐敬、丰城侯李贤、工部尚书吴中、侍郎蔡信等奉命督工。成国公朱勇、新建伯李玉、都督沈清及内府各衙门、锦衣卫等共发军民工匠10万人兴役。六月二十一日,葬宣宗。天顺七年(1463年)三月十九日,陵寝工毕。其间断断续续共历28年的时间。陵园制度,一遵献陵俭制。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占地约2.5万平方米。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月二十七日,明世宗朱厚熜亲阅长、献、景三陵,见景陵规制狭小,对从臣郭勋等说:“景陵规制独小,又多损坏,其于我宣宗皇帝功德之大,殊为勿称。当重建宫殿,增崇基构,以隆追报。“根据《帝陵图说》记载,增崇基构后的景陵祾恩殿,“殿中柱交龙,栋梁雕刻,藻井花鬘,金碧丹漆”,殿中有暖阁三间,黼座(帝座)地屏直到康熙年间犹有存者。此外,嘉靖年间还在陵前增建了神功圣德碑亭。现在,陵内的祾恩殿台基,仍是嘉靖年间改建后的遗物。从遗存的明代殿宇檐柱柱础石分布可以看出,该殿原制面阁五间(31.34米),进深三间(16.9米),后有抱厦一间(面阔8.1米,进深4.03米),前面的御路石雕二龙戏珠图案,比献陵一色云纹,显得更为精致壮观。清乾隆五十——五十二年(1785-1787年),清廷曾对明陵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为省工省料,景陵的祾恩门、祾恩殿均被缩小间量重建,两庑配殿及神功圣德碑亭因残坏而拆除。现在,祾恩门、祾恩殿的台基上还有清代改建后遗留的柱础石。神功圣德碑亭仅存石碑及台基。
【明泰陵】
明泰陵位于天寿山陵区笔架山(史家山)东南麓,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及孝康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泰陵陵宫建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六月五日,由太监李兴、新宁伯潭祐、工部左侍郎李鐩提督工程,五军都督府及三大营官军上万人供役,四个月后玄宫落成,十月葬孝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三月二十二日陵园地面建筑完工。用时10个月,占地约2.6万平方米。泰陵陵宫建筑基本仿茂陵建造,平面布局亦呈前方后圆形状。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院内建祾恩殿、左右配殿及神帛炉。第二进院落以三座琉璃花门为前门,内建棂星门及石供案等。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明楼及墓冢。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清政府对明十三陵进行大规模修缮,修缮时将陵前碑亭拆去墙垣,只留石碑,并于碑外四隅补修齐胸高的宇墙。改祾恩门歇山顶为硬山顶,并缩小间量。祾恩殿保持原制,只揭瓦添换了糟朽的枋檩等构件。殿后的琉璃花门楼旧有的琉璃檐全部改建为砖砌的冰盘檐形制。封塞了宝城的城台券洞,并在城台右掖增构了礓礤路直达城台。将明楼内的木构梁架改为石条券顶结构。
【明德陵】
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天寿山陵域潭峪岭西麓。德陵始建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三月玄宫建成,五年二月地面建筑完工,用时五年。占地约3.1万平方米。德陵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当时,由于崇祯皇帝刚刚登极,明王朝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在财力、物力、人力上遇到了很大困难。首先,国库匮乏,经费不够。当时奉命负责陵园营建的工部尚书薛凤翔曾请求发放帑银百万两,但崇祯皇帝经筹措,只拔银50万两,还反复“叮咛告诫,以期速成”。按照计划,营建德陵需用白银200万两。为了不影响工期,后来在朝大臣纷纷捐款赞助陵工,才使这座陵园勉强修建起来。其次,物料不足。据史料记载:德陵规制取法庆陵,但其所用石料却与庆陵不同。因庆陵所需青白石料,可从大石窝采料或从其他陵园处凑用。而营建德陵时已无别石可凑,只能采用石窝石料。另外,庆陵取石料时为石窝塘水撤干时,而现在石窝塘水正满,撤水揭盖不易。再次,募夫困难。明初营陵民夫是从各地签派的。中叶后,开始采用雇募形式。如营建庆陵的民夫“多从雇觅”。到了营建德陵时,由于势豪大户营建占役很多,并且竞相给予优厚报酬,如果雇募时出现“强壮者招之不来,老弱者挥之不去”,必然会贻误工期,所以经上奏皇帝仍拨营军供役,盐粮补贴如数发放。德陵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基本仿庆陵,但两进院落连成一体。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门,院内建有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及神帛炉。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棂星门及石供案。后为圆形宝城,建有方城、明楼。哑巴院内有随墙式琉璃照壁。陵宫外还建有宰牲亭、神厨、神库等附属建筑。德陵圣号碑碑趺所饰图案独特,与其它陵不同。其他各陵圣号碑碑趺一般以云龙图案为主,而德陵明楼内圣号碑碑趺则上枋雕饰二龙戏珠,下枋雕饰“螺、轮、伞、盖、花、罐、鱼、长”及杂宝等佛、道两家吉祥宝物。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清政府下令修葺十三陵。修葺时,将陵前神功圣德碑亭拆去墙垣,只留石碑,并于碑外四隅补修齐胸高的宇墙。祾恩门、祾恩殿均拆后缩小间量重建。拆除了左、右配殿。封塞了宝城的方城券洞,并在城台右掖增构了礓礤路直达城台之上。明楼由木质梁架结构改为石券顶结构。民国九年(1920年),德陵陵门被当地农民焚毁。祾恩殿也在战乱中毁坏。解放以后,由于受到自然界风雨雷电的侵袭,明楼、宝城及其它附属建筑残坏较为严重。
【明思陵】
明思陵,位于陵区西南隅的鹿马山(又名锦屏山或锦壁山)南麓,是明朝最后一帝崇祯帝朱由检及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墓。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清顺治帝、康熙帝亦曾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其贞忠殉主。
【银山塔林】
银山塔林座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既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08年北京奥运会28家奥运旅游景点之一。她西距昌平区城区35公里,南距安定门46公里。这里古塔成林、树木繁多、花草茂盛、景色宜人。这里有壮美的山川,漫山的林木,迷人的风景,明清时期誉满京城的“燕平八景”中的“银山铁壁”指的就是这里的秀色。银山是地名,它的得名来源于大雪之后的怡人景色,我们知道古代的北京,冬天的气候比现在要寒冷许多。而且降雪量也比现在要大许多。《方舆记要》中对此解释银山的得名说:冬季冰雪层积,终日不化,色白如银故称银山。“铁”指的是银山岩石的颜色,银山的岩石属于花岗岩,岩石内含有较多的锰、铁等矿物质,由于雨水的侵蚀天常日久表面呈现黑色。再有附着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苔藓枯死后也呈现出黑色。这与黄山的山色成因大致相同,古人云:“银山之石色黑如铁”。“壁”指的是银山的山形,中间的是银山主峰海拔726米的琢磨顶(民间俗称中峰顶),右侧为歪咀砣,左侧为佛顶峰(民间俗称和尚头)。三座山峰海拔虽不是很高,但悬崖高大陡峭如同墙壁一般。古人说银山的山形似壁,合称为银山铁壁,俗称也有叫做铁壁银山了。而银山塔林指的是文物,银山塔林自古就是佛教圣地,早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初年就建有华严寺。这座建在半山之上的寺院有房屋七十余间,终日香火缭绕。但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使得华严寺最终还是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辽代时满公禅师在银山开创了宝岩寺,以后又有通理、通圆、寂照三位禅师来此修行。金朝时期公元1125年金太宗的皇后出资扩建寺院。后来,金熙宗定名为大延圣寺。元、明时期银山周围,又陆陆续续修建了许多寺院,明朝宣德年间司设监太监吴亮出资将大延圣寺翻新改建。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幸银山,并赐寺院名为“法华禅寺”。当时的法华禅寺是银山道场的统领寺院,下领七十二庵。与南方江苏镇江著名的金山寺相齐名。民间素有“南有金山北有银山”的说法,当地相传银山有“七十二座庙,七十二座塔,七十二口井,七十二盘碾子,七十二盘磨”。可以想见当时香火之旺盛,规模之宏大。由于战乱、人为等因素的破坏,曾经声名显赫一时的法华禅寺,终于在抗日战争的迷漫硝烟中毁于战火。仅剩下古塔、古井、残碑、断墙等成为历史的见证。从停车场远望银山,层层绿色包裹的山峦中,有一块黄色的巨石,巨石之上一条白色的长龙在咆哮奔腾。这就是银山的瀑布。它从海拔623米的高度,在相当于18层楼高的54米的巨石上磅礴而下,瀑布的横宽可达15---20米。堪称“京北第一瀑”。走近瀑布,你立刻就会被它的气势所吸引。巨石上的水流倾泄而来,不禁想起了李白的诗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流下来的水沿步道以溪流的形式蜿蜒而下总长达1500米并在水帘洞、朝阳洞、落落洞、塔林主区、塔林主区下方等处形成多处小型观赏水景。让酷暑一下子如烟雾般消散,只有阵阵的清凉陪伴在你的左右。银山塔林现存有建于金、元、明、清四代的十八座古塔,其中密檐式塔七座,覆钵式塔十一座。塔是佛教建筑,起源于印度。塔是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而在我国出现的。塔传入我国后与我国独有的木结构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形式相结合,从而产生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塔。银山塔林的主塔林区是银山现存古塔最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明代的法华禅寺遗址。银山塔林的金代密檐式塔虽然数目不多,但它却是我国目前保存的最大最完好的金代密檐式塔群,辽、金时期的密檐式塔虽然在许多地方分布,但以塔群的形式存在的只有银山塔林。而且银山塔林也是我国等级最高的僧人墓塔群落,这五座塔建于金代,距今已有八百年以上的历史,保存年代在八百年以上的古塔,现在仅存一百多座。因此银山塔林于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林中间这座“故佑国佛觉大禅师塔”塔,建于公元1145年是景区内建造年代最早的一座舍利塔。这位大师生前的法号叫海慧。海慧大师是金代的国师,海慧大师先在五台山修行,金熙宗完颜旦巡幸燕京(即今天的北京)时将海慧大师请到大延圣寺做寺主。据说当时的大延圣寺常住僧人就达到五百多人,加上游方的僧人总计有一千多名僧人,18年后英悼太子在金代的都城上京修建了大储庆寺,又把海慧大师请去做了寺主。2年后海慧大师在大储庆寺圆寂。据记载火化后烧出了五色的舍利子,且异香弥旬。生前他曾极力提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佛教思想。半山上传来悠扬、深沉的钟声,那是代表着祝愿您平安、幸福的佛钟为您发出的美好祝愿与祈祷。佛教中对钟声有这样的说法“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本文作者:游圣,文章发表于:2013-07-18 08:28,最新编辑时间:8/18/2024 1:24:11 PM,本站为您提供十三陵门票团购,门市价135元一张,网上预订只要110元,同时还为您提供北京周边旅游景点门票预订服务。

十三陵地址
    北京市昌平区
十三陵交通

公交路线:
A.明定陵、明长陵
1.德胜门西站乘345支线至昌平东关路口转314路
2.德胜门西站乘881路至昌平东关路口转314路
B.明昭陵   
1.德胜门西站乘345支线至昌平体委转22路
2.北京立水桥乘“昌平22路”公交线-昭陵村
3.德胜门站乘881路至沙河站转昌平22路
C.总神道   
1.德胜门西站乘345支线至昌平体委转22路
2.德胜门西站乘345支线、881路至昌平东关路口转314路南新村站下
3.北京地铁5号线天通苑乘“昌平22路”
D.银山塔林
1.德胜门乘345路快车在昌平东关下车转乘31路小公共汽车
2.天通苑北乘坐537路在兴寿下车换乘31路小公共汽车直达银山塔林景区

景点类型:常规景区
适合人群:大众人群
所在省市:北京省北京

十三陵门票团购需要注意的事项

1.旺季开放时间:早8:00到晚17:00(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2.淡季开放时间:早8:30到晚16:30(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3.儿童、大中小学生以及老年人票,如有需要请持有效证件直接去景区售票窗口购买实体优惠票
4.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

在团购十三陵门票之前不妨看部分游客的点评

游客点评

大约二十五年前我曾去过一次,那时交通非常不便,乘坐公交车需要3个小时。这次我发现已经有地铁直达,特意体验了一下,感觉比以前方便快捷了许多,还有多条公交线路可以直达景区内部。这次我参观了定陵和长陵,可惜的是很多地方正在进行整修,有些遗憾。对于想带孩子了解明朝历史的朋友来说,这里值得一游。提醒一下,如果是自由行,前往这个景区一定要尽早出发,因为它离市区较远,大部分时间都需要花费在路上。

游客点评

都说真金不怕火炼,火肯定能将金子融化,但是万历皇帝棺椁里保存最好的就是那个金丝皇冠了。许多文物出土后都遭到了空气的破坏,唯有这顶皇冠没有影响。

游客点评

十三陵是明代帝王的陵墓群,清代的是清东陵和清西陵。明代帝王陵墓还有三个分支,江苏的明祖陵和明孝陵。明祖陵是朱元璋前几代,被追封为皇帝的。明孝陵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墓,位于南京中山陵附近。明显陵,是明代某位皇帝,我忘了是谁了,他是过继给上一任皇帝的,对自己的亲生父亲又进行了一次追封。

游客点评

还可以,不过买票以后没法直接刷身份证,还要调出二维码,有点不好。景区不大,建议和八达岭长城一起玩,可看的东西不多,主要是下地宫看一下古代皇帝的陵寝。

游客点评

出票很快,可以直接刷卡进场,很方便!周末去人也不是很多,值得去的,边走边听电子导游,逛两三个小时就完了。体验很好,就是如果自己没有车的话就不方便,可能大半天就浪费在那里了,因为要等公交,很久。离得还是挺远的。

游客点评

强烈推荐游客早上游十三陵,下午去八达岭,这样人可以少点,本人亲身体验过,去定陵可以在前门坐旅游2线,然后从定陵去八达岭可以坐879。

十三陵门票上级目录